2021-03-19 09:32:24
小麥是江蘇省沭陽縣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。2016年前,該縣小麥畝單產一直徘徊在370公斤左右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該縣突出抓好小麥高產集成配套栽培新技術示范、推廣,采取良種良法配套,使小麥畝單產得到了快速提升,全縣小麥平均畝單產迅速突破了440公斤,增幅達20.3%,個別高產田塊甚至達650公斤/畝以上,充分顯示了高新科技的巨大威力。
其高產集成配套栽培新技術主要包括:一是選用高產優(yōu)質良種如淮麥33、徐麥33、煙農19、淮麥44、百農207、矮抗58等適宜本地種植的優(yōu)良品種,具有抗病、抗倒、抗逆性、適應性強、產量結構協(xié)調、增產潛力大等特點,充分發(fā)揮了良種增產優(yōu)勢;二是科學合理運籌肥水,在配方施肥(復合肥+有機肥+微肥)的基礎上,重點推廣“V”型施肥法,即“前足、中控、后重”,并抓好清溝理墑和抗旱灌溉或排澇降漬;三是合理密植;四是抓好春草秋除;五是打好藥肥混噴總體戰(zhàn),針對近年來小麥紋枯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蚜蟲和后期早衰等發(fā)生重的問題,在采用“早、大、準”(“早”即2月底至3月上中旬,“大”即大藥量、大水量,“準”即噴藥位置準、噴在麥苗基部)防治紋枯病的基礎上,重點采取改過去在小麥齊穗期進行一次藥肥混噴(將殺蟲劑、殺菌劑、葉面肥兌在一起噴霧,又稱“一噴三防”,一次噴藥可防病、防蟲、防早衰)為分別在初花期和揚花后灌漿前期兩次藥肥混噴,并將促灌漿、增粒重、防早衰作為重點,用“氨基酸+蕓苔素(或胺鮮脂)+磷酸二氫鉀”復配的高效葉面肥,對后期增加小麥產量和提高品質起到了重大作用。
韓鳳陽 孫志周